日期:2024/07/11 10:17作者:
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源头之一,是楚风汉韵荟萃之所,哺育了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蠡等历史名人,滋养了冯友兰、彭雪枫、姚雪垠、二月河等现当代英才;生产总值居河南省第三位,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学校前身是1987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的南阳大学。1993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定名为南阳理工学院;原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院校;2005年先于同批升本高校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成为河南省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2012年被评为“中原经济区最佳服务高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176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有大型运动场2个,综合体育馆1座,2012年成功承办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男篮赛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35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实验室,1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馆藏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5000GB,自建有“南工文库”、“仲景文献数据库”、“建筑科学专题库”等特色数据库。主干带宽2万兆、出口带宽4300M的校园网覆盖全校,在全省率先实现大二层扁平化网络架构,有线、无线、IPV4、IPV6统一身份认证,终端计算机21000余台。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人才培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现有普通本专科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252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学生报考率和报到率持续走高,本科二批招生计划全部第一次投档完成。2013年理科、文科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26分、17分,理科、文科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32分、20分,理科、文科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30分、22分。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坚持“重点做大做强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稳步发展应用理科和人文学科”,逐步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联合培养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以全日制教育为主,兼有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开放型办学格局。现有19个教学院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音乐学院、文法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软件学院、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政治理论教学部,49个本科专业。
围绕服务南阳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电商及物流、“楚风汉韵”古建筑遗存保护、仲景品牌医药等支柱、新兴产业,分别打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中医学、中药学等一批核心专业集群,逐步形成产业群、专业群、人才链与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对接。目前拥有9个教育部、省教育厅“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以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校坚持“高起点、分步走、双师型、可持续”的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结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6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78人。拥有河南省优秀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建设有20个省、校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教学团队,设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聘请多位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教学为重,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质量”的理念。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近3年立项科研项目412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08项;鉴定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5项;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150项;承接横向课题51项;公开发表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6本,主参编教材100余部。主办的《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影响力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主动适应地方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应用驱动、实践驱动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成立有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南阳协同创新研究院、张仲景国医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仿真与设计研究所和光电技术研究所。建立南阳高校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院士工作站;组建南阳电商联盟,先后被授予省、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电商继续教育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博世、长城计算机等共建多个实验室,与中兴通讯签约共建“南阳理工·中兴新思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开办有九州通班、宇通班、理光班、二机国贸班等多个校企联合班。近3年与企业联合申报应用性研究课题140余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170余项,获省、市成果奖励500余项。与陆德筑机联合开发的“产品图纸自动审核及智能拼图软件”获第四届河南省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金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河南省地方高校荣获金奖的第一次;与张仲景大厨房合作研发的发酵型香菇酱“仲景香菇酱”畅销国内外;与南阳防爆联合攻克减小电机振动和降低噪声关键技术等项目。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工作,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就业,力争毕业生“能就业,会就业,就业好,敢创业”。启动实施“新概念就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目前已在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深圳、郑州、开封等地建成新概念就业基地18个。设有“南阳理工学院校友联谊总会”,在国内外设有52个校友联谊分会。支持成功校友注册成立河南省高校首家毕业生创新创业促进会,设立校友创新创业基金200万元;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南阳创业学院和中关村南阳领创空间,实施河南高校首个“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先后获“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被推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一直处在省内高校前列,多次获“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
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全国一等奖20余项,二、三等奖120余项。代表河南高校出征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获亚洲区铜奖13项;第五、六、七、八届河南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四连冠;第三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获一等奖,总排名第三,奖牌总数在河南省14所参赛高校中居第一位;全国第七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并列全国本科组第一;百度首届全国高校搜索营销大赛,获一等奖,总排名第二。
学校坚持走开放多元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参与组建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联盟,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参与组建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签订校际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开创校际合作新局面。在韩国设立2个分院,招收中医学韩国留学生。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与台湾静宜大学、美国东斯特拉兹堡大学等开展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天普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设有中原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南阳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南阳市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南工校训,弘扬“不甘示弱”的南工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办学理念,植根南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在全国应用技术类型普通本科院校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
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员口碑较好,不是一本院校,属于全日制普通院校,其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经验。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在课件质量、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学习进度等方面上均占有优势。具体介绍如下:
1、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的课件质量较好:
吉林动画学院全视频课件制作,采用先进的视音频压缩技术,画面播放流畅,音质清晰,各种网络环境下,都能够享受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老师生动有趣、系统精彩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轻松中获取知识。
2、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较全:
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是河南省汽车维修、电子机电、幼儿教育、轨道交通、物流管理、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输送基地。
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的相关介绍:
郑州时代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兼职教师2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占35%,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45%,并特聘国外教师来校执教交流。
学校同时极力倡导“双师育人”的办学思想,分期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高级工程师来校执教交流,规避了学无所向、学而无用的教育弊端,开创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实用的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双师育人模式。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本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1994年第一个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0年第一个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2004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首批成员和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史,曾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中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黄河科技学院在郑州市有两个校区,济源市有一个校区,占地2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商贸学院、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有工学、理学、文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等62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护理等33个专科专业;其中区域经济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音乐表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经济学、护理学等4个专业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品牌专业;建有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民办教育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4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50%,青年教师中80%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工程师暨教师、律师暨教师、会计师暨教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63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教师150余人。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48个。建有各科类实验(实训)室110个,实验分室288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训基地31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4亿元;馆藏图书294万册。
办学32年来,学校秉持“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立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工作模式;以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为目标,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围绕创新创业,广泛开展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搭建了多元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成功开展。学院曾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诚信自律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开学时间是2023年9月4日。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校生9月2日至3日返校报到,9月4日上课。新生9月15日报到,9月16日至28日军训,10月7日上课。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建于1952年,为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郑州中牟县城,占地面积1418亩(目前分为五个校区)。新校区1300亩已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并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13513万元,图书馆藏书100万余册。
建校64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2万余人,培训各类学员28万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两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即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国家十大功勋育种家)、小麦育种家茹振钢等一批知名校友,为河南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农业技术与管理: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农业企事业单位、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从事农业技术研发、农作物种植与管理、土壤肥力调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2、农村经济与管理:毕业生可以在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销售推广、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工作。
3、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单位、农田水利建设企业、农村环境治理部门等从事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