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19 10:00作者:
南校区历史 1907年清朝末期,在吉林的东局子成立了“农学堂”;1937年将农学堂改为“第一国民高等学校”,校址迁往吉林的八百垅。国民党占领吉林后,与白山的斋斋农林学校合并,该名为“吉林省立农科职业学校”;1948年5月8日,学校迁往吉林九站农业实验场,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农业学校”。
1949年冬,学校由九站迁至吉林市江南,改名为“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解放后第一批学生分设农业、畜产兽医、农田水利科,修业期限四年。在校243人,并有47人毕业。1950年增设了林业专修科,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城市疏散人口,学校暂时迁到吉林省桦甸县朝阳沟;1951年人民政府拨款,50亿(当时货币),在吉林市郊区建立新校舍,年底校舍建成后迁回新校址;1951年12月,将“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学校改制为中等专业学校。8月,林学专业合并到吉林省林业学校。
1953年,将“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改为“吉林省农业学校”;1954年水利专业合并到沈阳东北水利学校,随迁教师17名,学生78名;1957年2月,通化农校并入吉林省农业学校,随迁学生322人个部分教师,在校生达到2402人,教职工400人,其中教师190人;1958年,增设“兽医专业”大专班并招收一年制“社来社去”班500人,在校学生达3079人,教职工增加到654人;1959年学校增设了水产、农业气象专业,由农、畜两个专业抽出5个班学生,成立了特产系,兽医专业大专班并到军委兽医大学;1961年,水产专业并入吉林省大赉水产学校;1962年特产系迁到左家特产学院;1963年,增设会统专业。成立了函授部,面向吉林省招生。
1964年,增设了农电专业,长春电力技工学校两个农电班并入我校,招收“社来社去”班13个;1966年初,学校与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实行以所办学,改名为“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设立农学系;6月,文革兴起,学校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停止招生,教学和科研活动被迫停止;1971年恢复招生,招收“社来社去”学生280人,学制一年;1972年,撤消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改名为“吉林省农业学校”;1975年,在“左倾”路线严重影响下,向“朝农”学习,面向基层,开门办学。在校学生850人,教职工295人。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教育走向正规,恢复了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了学校秩序的好转;1981年,学校增设了农学、牧医、农经、园艺、植保、蚕桑等六个专业;1983年,学校分别被吉林省政府和中共吉林市委命名为“吉林省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1985年,在校学生数达到946人,教职工401人;1987年,增设了土地利用与管理专业,并当年招收42名学生。3月,学校与双疗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进行横向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科技扶贫,加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协议。4月,召开了首次科研总结表彰大会,何维春同志研制的治疗火鸡黑头病“特效抗滴灵”,经省畜牧局主持的成果鉴定会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89年增设经济植物、园林绿化、会计统计、乡镇企业管理、农副产品加工和动物饲养与加工6个新专业。
1990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学校被省政府授予“育人兴农,功绩显著”大型牌匾一块和奖金20万元。被省政府评为“科教兴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奖金7万元;学校抽调23名教师、187名学生,组成了3个科技承包团和3个服务小分队,分赴双辽、通榆和国营双辽种羊场、吉林郊区开展科教兴农,农学专业师生在两县一场承包开发水田22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万斤以上,创造纯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1991年,在农业部办学水平评估检查验收工作中,被评为A级一等学校;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五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教委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教兴农于“两县一区”42个乡镇,146个村屯,共创造经济效益46万余元;1992年,国家教委开展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吉林省内共参评17所学校,我校被评为“合格学校”和“优秀学校”。经国家教委的统一评估认定,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1992年,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办专门培养“以科技副村长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青年农民不包分配班”,共招收农学、牧医两个班70人,受到农民欢迎和好评;1994年12月,日本神内良一援助项目在东京签订,确定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在吉林省农业学校建立。
1995年,在农业部和吉林省农业厅的支持下,由日本企业家神内良一先生投资2.45亿日元(合人民币1960万元)的“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开始修建,4月9日破土动工,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包括中心主楼一幢、现代化猪舍五栋、现代化温室13栋,大型晾晒场一个、农机修配中心一座的基建任务,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10月2日举行了“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落成典礼”;1996年7月7日,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在农业厅李学勤副厅长、省农科院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运行情况,并作了重要指示。1996年招收了“内地西藏班”,9月19日,专门为本班举行了开学典礼。
1997年,日本农业事业团神内良一先生、守屋淳先生在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吉林省政府商逢文副省长、吉林市政府战月昌市长及省市各厅、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校检查“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运行情况;10月28日,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副省长杨庆才等省市领导视察我校吉林省首届村级班干部培训班办学情况。3月,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第一期培训班开学。1998年,科研立项32项,主要有农业部科教司“九?五”重点课题1项、省科委科研立项4项。省农业厅立项2项、美国先锋公司科研立项1项;1999年在校生达3197人,教职工328人。
2000年由原中专学校改制为高职院校,经教育厅批准并入北华大学,组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保留“吉林省农业学校”校名,人、财、物相对独立;2001年,经教育厅批准,正式并入北华大学,定名为“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7月13日正式举行揭牌仪式。2002年,学院分别设置五年高职9个专业,三年制大专6个专业,在校生为2507名;北校区历史 1958年,在吉林省农业厅和省人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吉林特产学院”于1958年初,将吉林省农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中成绩优良的369名拨给吉林特产学院,作为一年级。校址为左家镇,设经济动物、药草栽培、果树园林四个专业,学制四年;1958年12月8日,举行了“吉林特产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1961年春,吉林省委决定将吉林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1966年初,吉林省委决定特产系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建制,与吉林特产研究所合并建党委。刚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文革开始,学校被迫停办。
1984年10月,筹备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定校名为“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为省属学校;1986年增设二年制专修班和三年制成人特产师资委托培养班,共招新生180人;4月2日,国家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视察学校并亲笔题写“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校名;1988年1月,在集安设立“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集安分校”,开设“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两个专业,学制两年。
1990年增加中专办学层次,除大专招生外,还招中专生152名;垦来垦去民师班100名;1990年10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1118部队党委签订军校文明共建协议;1991年1月,原梨树农场职业高中民师班迁移到学校;1992年3月,学校与舒兰县吉舒镇人民政府签订科教兴农意向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
1997年3月、1998年3月,学校两次与农业部签订师资班培训协议书,分别选派三名和两名学生分别到重点农业大学深造,为学校培养师资力量。1999年10月,学校向省委、农业厅呈请更改校名,由原来的“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年末,有在校生2670人(大专1487人,中专1183人);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左家特产生态观光园”和“吉林市生态教育基地”。 2003年,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吉函(2003)85号文件精神,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与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实体合并升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04年3月27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在四川对全国升本学校进行评估,学校以全票通过升本院校,校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5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函同意建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简介: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江城——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具有60多年职业教育历史的省属高职院校。设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松江东路189号,西校区位于中兴街43号。学院曾隶属于铁路行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吉林铁路运输职工大学,2001年6月两校合并, 2005年8月移交吉林省政府,由省教育厅管理,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具有铁道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与铁路企业建立起的长期稳固合作关系和广阔的人脉是学院特有的行业背景优势。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为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四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被铁道部和吉林省教委授予“成人教育达标学校”。改建为高等职业学院后,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形成了“高起点规划学院,高质量建设学院,高标准管理学院,高效益经营学院,高素质提升学院”的办学思路,树立了“靠质量立校,靠特色兴校,靠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坚持两个立足,发挥两个优势,形成两个并举,培养两高人才”的发展定位,即立足于吉林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立足于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发挥铁路行业、铁路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发挥企业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优势;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并初步形成了“专业紧贴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的办学特色。凝练了“明德、弘业”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正身、博学、厚德”的教风和“励志、善思、崇德、精艺”的学风。学院占地面积366.99亩,建筑面积15.7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9亿元,图书馆藏书37.4万余万册。学院现有49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具有仿真职业环境,装备比较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校内实习实训演练室和演练场。有43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还建有标准田径场、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学院设有铁道运输、铁道工程、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工程、汽车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7个系,以及基础、思政、体育和培训、成教5个部。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等23个铁路专业和社会通用专业。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专业为主体,以特色专业为品牌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课9门,院级精品课15门。院级示范专业7个,特色专业6个,其中有4个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有结项与在研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8项,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7篇,公开出版论著及教材34部,荣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12人,教职工407人,专任教师22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5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71人,具备“双师”资格的141人。专业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16人。为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还从相关的企业和单位聘请了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性课程。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推行“学生工作页”,实现了在仿真或全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获证率较高。学院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间多年来的稳固合作关系,按照“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原则,与49个行业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使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每年为行业企业培训干部、职工均在8000人以上。学院是全国英语4、6级考试和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考试(NIT-Pro)考点、全国铁路会计人员计算机能力考试考点、沈阳铁路局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能力考试考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授权的ATA高新技术考试站、铁道部干部培训基地、沈阳铁路局和全国地方铁路协会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等。学院还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工种15项,涵盖了57个职业工种。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2007年7月,我院财会专业5名学生以吉林省大专组第一名的成绩代表省高职院校赴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决赛,获得一等奖。2008年9月,我院电气化专业3名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长通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三等奖。学院始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采取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促实习的“双促进”工作思路,先后与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轻轨有限公司、东北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钢集团吉林钢铁厂、本溪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和毕业生顶岗实习协议,2009届毕业生中有234人通过顶岗实习方式落实就业。学院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90%,2009年截至5月份,就业率为92%,在同类院校中位置靠前。铁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98%。学院先后先后获得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模范集体和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平安和谐校园”称号等多项荣誉。今天,高职教育倍受国家重视,高职人才深受企业青睐,高职院校也越来越被考生和家长所欢迎,为了给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吉林省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凭借六十年积累的办学经验和沉淀的文化底蕴,以其生生不息的活力去开创新的历史,再造新的辉煌!
吉林市比较好的中专学校有吉林机电工程学校、吉林卫生学校、吉林信息工程学校、吉林省安图职业教育中心等。读中专也是有好处的,中专学生基本可以尽早的掌握一门工作技能,在毕业以后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和技能,为日后的就业和传言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在国家的补助政策方面,中专学生具备经济优势。每年给农村学生享受教育部门授予的免学费4000元,对于贫困县的学生每年还可以享受国家的2000元扶贫补助金。
中专考试难度比较小,竞争不是很激烈,在升学上基本是没有压力的。
入学的门槛,上高中需要达到一定的中考分数,然后根据分数进行不同高中的录取;而中专在这方面则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是愿意和想要继续学习的中学生就可以报名进入中专学习。
中专则是以学习技术性的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毕业以后的就业。也会学习到一些大学里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