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12 12:36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位于古都西安,是直属于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一所中级任职教育院校,担负着全军政治军官任职培训和研究生的培养任务。2017年8月,西安政治学院并入国防大学,并更名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学院具有良好的校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该院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下,北向八百里秦川,南靠终南山主峰,西倚子午口,东临古镐水。其分院设在瓜果飘香的乌鲁木齐市。学院在兰州军区部队招生,并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院开设了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等培训层次,主要培训军事指挥专业人才,设步兵分队指挥、炮兵分队指挥两个专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为军队培养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1954年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原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创建于一九五九年,是中国唯一的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指挥军官及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全国全军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单位之一,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兵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核工程、导弹发射与动力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机电工程、作战保障工程等8个系和一个研究生管理大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军事信息人才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南郊,定址在西安市长安中路97号。学校教学区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学院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讯学校,始建于1945年。1978年在西安恢复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线电通信技术学校。1986年改名为西安通信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被国家批准正式立项为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要培养军队建设需要的高级卫生技术人才
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的通信专业院校,隶属于总参谋部。学院还是全军招收军地双向选择生试点院校,培训层次为本科,培训目标为工程技术干部。
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
坐落在古城西安的秦阿房宫遗址上,是一所为武警部队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指挥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和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
我国惟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指挥军官及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是全国全军高等重点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
隶属总政治部的一所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全军机关政治工作干部和军事法律人才的任务,面向全国全军招生。学院坐落在古城西安文化区,毗邻历史名胜小雁塔,环境优美。
位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下。是一所培养适应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跨世纪基层军事指挥军官的院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全军最高学府,负责培训军队高级干部和为军队培养研究生。位于北京市。只有现役军官才可以报考!
2,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前身为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3,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4,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5,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主要培养后勤专业技术人才。位于重庆市大坪长江二路。
6,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为全军汽车部队培养汽车运输指挥和管理军官,隶属于总后勤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7,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外语人才、军队院校汉语师资和外军留学生汉语培训等任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和军用车辆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学院,隶属总后勤部。位于天津市河东区。
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是培养全军后勤建设人才的高等军事学府,隶属总后勤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任务是为全军培养国际战略研究、军事外交、国际外事等专业干部,是我军军事外交和外语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1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是总政治部直属的中级指挥学院,担负着为全军政治机关、军法机关干部的培训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全军唯一培养高、中级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和理论研究专门人才的院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14,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全军武器装备指挥管理人才,隶属总装备部。位于北京市怀柔区。
15,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隶属总政治部。是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担负培养全军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和部队文化管理干部,开展军事文学研究等任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
1、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2、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鸿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以用简单方便快捷的伊妹儿(E-mail)互致问候、即时聊天,甚至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那么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
3、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单单这些是否已经使你跃跃欲试了呢?在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中,像Cisco(思科)、3Com等都是以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Cisco的总裁更是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人。这一切是否让你心动呢?在我国,不光是老牌的IT厂商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业绩也非常惊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已成为毕业生们择业的首选。
4、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适合那些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专业划分比较细的时候,本专业可“软”可“硬”,分别倾向于计算机与电子两个方向。
5、当然,本专业确实是绝对的热门,基本上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众多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当热,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充分自信,那么选择本专业不仅不会让你失望,在毕业的时候还会觉得分外地骄傲。
6、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你非常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因此,出国深造难度相对大一些,不过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相当多。除各名牌高校外,中科院电子所同样不失为一个完成研究生学位的好去处。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可以同“光明的前途”画上近似的等号了。这是真正的“朝阳产业”、“知识经济”,可以热情的挥洒汗水、攻克难关、迎接成功。在这样的专业里,你会对那些时髦词汇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希望那些对自己实力充满信心的考生勇敢选择,同信息时代一起拥抱辉煌!
7、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8、我国通信工作专业的前身是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
9、建国初期,各有关学校分别在原有的电信工程、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基础上,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10、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冲击,通信工程专业的变迁较大。例如清华大学,1969的电子工程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78年才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并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所调整,增设了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者,如吴佑寿院士,他作为电子学家和电子工程教育家,为我国数字通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并早在1958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八路脉码调制电话终端设备,1952年成功研制的数传机被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朱高峰院士长期从事电信系统的科研工作。从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参与、主持了大量通信载波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取得了制造性成果,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国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整个载波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同时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数据等业务,是当时国外所采用的先进的传输手段之一。他在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的建设、网络经营方式、网络运行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电信网络学科的独立地位。
11、到了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
12、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各个高校都有此专业设置或者相近的专业课程,一大批实验室也纷纷走进了大学校园。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区域光纤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院校都为培养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3、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这一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很大。每个学校平均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数量招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有的学校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人才梯级培养的方式。尽管如此,此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炙手可热。
14、在新的时期,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例如清华大学的周炳馄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通过七项成果鉴定,线宽、频稳度和调谐范围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相干光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陆大教授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冯重熙教授在数字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及数字复接方面;姚彦教授在信号检测估计和识别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高速实时信息处理及系统领域;曹志刚教授在数字调制、编码及卫生通信、语音增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上;林行刚教授在智能化图文信息处理与识别、图像压缩与多媒体数据、多媒体通信及其终端技术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这些专家、教授为我国现代化通信事业向21世纪胜利进军铺平了道路。
15、面向新的世纪,通信工程专业将会迎来其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上至太空,下至海底,无不活跃着这一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这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通信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16、云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矿业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辽宁工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河海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重庆邮电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成都气象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暨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石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