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16 11:49作者:
四川轻化工大学坐拥李白河、汇东、宜宾三个校区。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且拥有五十余年本科及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历程的全日制高等学府。学校坐落于自贡市和宜宾市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李白河、汇东、宜宾三个独具特色的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教育传统优良,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以及中国酒业协会与五粮液集团共建的“中国白酒学院”的授牌高校。
学校的诞生与发展充满传奇色彩。它是一所因“三线建设”西迁而来的本科高校,1965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四川自贡市。从上海总部抽调了精锐力量,还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借调了部分科研人员,组建了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对外称为“652”工程。1979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再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经四校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最终定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回顾过去,一路艰辛,却始终砥砺前行,终获成功。历经56年的办学征程,学校明确了“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设“创新大学、开放大学、智慧大学、和谐大学”的目标任务,确立了“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秉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发展理念,凝练出了“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
学校环境宜人,如诗如画,是学子们追逐梦想、教师们施展抱负的理想之所。美轮美奂的宜宾校区被誉为“宜宾旅游打卡胜地”,宏伟现代的自贡李白河校区被赞为“令人向往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超4600亩,建筑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近百亿元。当下图书纸质文献总量达29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献数据库76个,电子资源本地镜像50T,折合电子资源500余万册。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精湛、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3人。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近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80.2%。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等省部级以上专家80人次。还聘请了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学校学科门类丰富、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目前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34个二级学科。设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农业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涉及18个专业学位领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基础扎实、文理交融、注重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以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为核心,打造了优势突出的食品与轻工学科群,在业界素有“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白酒高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的美誉;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以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与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支撑化学工业发展的学科群。创新成果“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核心,搭建了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支撑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的学科群;以艺术学科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方向,有力推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灯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支撑“自贡彩灯”文化品牌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四川轻化工大学2024专升本考试的相关时间及科目安排,考生们可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相关教育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获取准确详情。
***四川轻化工大学在校区建设、师资队伍、学科发展等方面成果斐然。如果您还有相关学校、教师以及项目(价格)等问题需要解答,可直接咨询二十四小时在线客服,我们收到消息后将尽快联系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