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18 11:26作者: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当下的就业态势
就当下的状况而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就业前景不算乐观,众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并非完全契合。该专业旨在培育拥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人才,他们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工作。地理科学的就业主要方向为:成为中学教师,就职于科研单位,进入国土部门,担任气象台职员,涉足农业等领域!或者参与地理教研活动!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未来展望
地理科学专业重点探究地球表面的资源环境以及它们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地理学知识的不断累积,这一学科逐步转变为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和区域差异的学科,简而言之,就是钻研人与地理关系的学科。自近现代以来,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其研究范畴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地理现象,而是逐渐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
核心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关键知识领域: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72学时),现代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63学时),地图学 (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水文与水资源(54学时),全球环境变化(双语),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计量地理学(54学时),GIS理论与应用(54学时),城市环境化学(45学时)。
示例二:自然地理学(48学时)、地图学(48学时)、遥感概论(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 学时)、地貌学(48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8学时)、计量地理学(48学时)、人文地理学(48学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
示例三:普通地理学(36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时)、化学分析(72学时)、环境工程(108学时)、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72学时)、环境生态学(72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72学时)、遥感概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地质学基础实习、自然地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自然地理观测与实验、区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培育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过严格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能够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培育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熟练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 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备较为熟练的遥感、遥测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 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 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不甚理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不断进步,其未来前景仍然值得期待。该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将有助于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您还有相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校与课程(就业)的问题需要解答,可直接咨询二十四小时在线客服,我们收到消息后将尽快联系帮助到您。